西安旅游网我们一直在努力
您的位置:西安旅游网 > 旅游景点 >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景区管理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景区管理

作者:西安旅游网日期:

返回目录:旅游景点

近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和社会景区资源的拓展,旅游景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升了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支柱。

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多元化和参与化发展,旅游活动已经从传统观光旅游扩展到休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等。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景区类型不断创新,如乡村旅游区、农业旅游区、工业旅游区等。

前言:[风景名胜区现状/s2/]

它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载体,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旅游供给。长期以来,风景名胜区一直是人们对旅游业的第一认知、资本追求的第一选择、政府监管的重点和学术研究的重点。不了解景点的变化,就无法了解国家旅游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也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过去:从无到有,从多到好,风景点一直在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的路上

1。景区对入境旅游和大众旅游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阶段性贡献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79年,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讲话”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大门,开启了中国旅游景点的现代化进程。入境旅游之初,长城、兵马俑、大熊猫、桂林山水、黄山和丽江是中国旅游业的代名词,在当时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旅游业的核心支撑点。

1999年的国庆节“黄金周”标志着民族旅游时代的到来,大多数游客也涌向这些地方。直到今天,2017年,普通人每年出行近3.7次,进入大众旅游深度发展阶段。景点信息和价格信息仍然是游客最关心的信息。68.70%的团队游客和64.20%的个人游客主要在旅游前寻找景点信息,游客平均参观3-5个景点。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2。景点的规模和类型不断扩大

风景名胜区的丰富和完善始终与旅游需求和人们观赏美景、体验美好生活需求的变化保持同步。从黄山和西湖到周庄和乌镇,到798区和元嘉村;从西宫之旅到华侨城,到长龙和海昌。从自然风景区到文化风景区,从城市风光到古镇风情,再到许多新形式的聚落。

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风景名胜区3万多个(其中甲级风景名胜区10806个,其中5A级风景名胜区250个,4A风景名胜区3272个),10月18日新增5A级风景名胜区9个。有52个世界遗产地、506个全球旅游示范区和3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休闲度假方面,目前有26个国家旅游度假区、10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和11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在主题旅游方面,目前中国有6个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10个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514个在建自驾房车营地、大量健康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研究旅游等“旅游精品”,以及798个、南锣鼓巷、元嘉村等新业态。

3。景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持续创新

“黄山讲话”以来,各地、各部门、各领域发展旅游业的热情高涨空。为了满足消费、市场、行政、社区居民等各个主体对景区的现实需求,国家一直在努力调整和优化景区管理体制。从早期的旅游胜地、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到1999年推出的“A级标准”,它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资源、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一个模式和基准。

现在:景点仍然是背景资源和经典空空间以满足人们对更好旅游生活的需求

总体情况: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景区企业深入市场细分。

从中期和长期来看,观光旅游的比例在下降,而休闲度假的比例在上升。2017年,我国22.1%(2010年为32.9%)的城镇居民旅游观光,30.1%(2010年为25%)的休闲度假,21.8%(2010年为12.2%)的农村居民旅游观光,20.7%(2010年为6%)的休闲度假。根据2017年景区游客调查数据,选择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游客人数分别占游客总数的51.7%和49.3%。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景区企业深入细分市场。中国特色冰雪旅游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夏季旅游的概念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和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夫子庙和其他景点为代表的参观学习持续升温。主题公园继续努力满足公众对旅游体验的需求。旅游业和表演艺术行业的领军人物正努力在海外发展,同时深入国内。特色城镇正在转型,回归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投资:热点投资状况保持不变。2017年,全国旅游投资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风景名胜区占投资的比例最高。与文化景区相比,自然景区(山)更受投资机构青睐。对这些资源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景点越来越受到跨境投资的青睐。社会资本的力量已经从战略行为转向战略行为。自然资源风景区、主题公园和特色城镇在总投资中名列前三。

繁荣:企业家普遍对景区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2017年,景区企业的商业信心略有下降,但景区企业家普遍对景区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信心高且稳定。

消费者需求与服务质量评价:更加注重倾听游客对美好旅游生活的需求(满意度数据2017年,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指数分别为7.80和8.94,均处于“基本满意度”水平,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均高于2016年。)

政策和法规:相关政策和法律帮助市场参与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这些问题,各部和各委员会共同努力处理大小问题。(2017年,“旅游+”首次被写入中央政府第一号文件。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建全球旅游示范区,以降低重点国有景区的门票价格)

问题:过度商业化和市场活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

1。过度商业化导致游客满意度和社会声誉下降

在过去40年里,旅游景点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对过度商业化的批评。特别是一些自然、历史和文化遗址,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理解和宣传不当,“三种共同文化”猖獗。旅游景点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反映在大量的模仿和进口上。有许多不好的评论,但它们总是被禁止的。

2。缺乏市场活力会影响社会投资以及创业和创新的热情

与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旅游景点被忽视,市场不够活跃。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山湖风景区仍然躺在过去的辉煌中。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僵化影响了景区市场活力的发挥。

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越来越开放,游客主权时代的到来对风景名胜区的质量和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继续走资源驱动的道路,相关组织的品牌很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而景区的市场活力也会越来越弱。

让博物馆文物活着,是Xi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要求。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文化场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是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博物馆里,我们应该避免自我优越感和过分遵循习俗。

未来:环境变化的发展需要风景名胜区的战略调整

1。发展理念: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发挥好

1,“玩得开心”仍然是普通人最强的声音

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应着眼于满足老百姓的旅游权利,而不是满足政府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偏好,也不是满足政治成就和少数人权利的需要。

2,“玩得开心”是我国风景名胜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目前,只有约20%的首次游客前来,约40亿人的基本旅游市场由相对成熟的游客组成。这将导致景区消费决策、购买行为、组织和购买后评价发生质的变化,对景区的旅游推广和发展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

休闲度假占旅游目的比重的增加进一步证实,无论是消费能力高的城市居民,还是消费相对较弱的农村居民,都更加重视景区给游客带来的质量、便利和以生活为导向的感受。

二。发展建议:[/s2/]

1、以文化为灵魂,美丽新风景

2.借助科学技术建造新的空房间

3、以优质服务为出发点,过更好的新生活。

4、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术研究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出游计划_旅游度假_旅游景点_旅游攻略_哪里好玩_西安旅游网